繼光伏產品、葡萄酒相繼卷進中歐交易爭端漩渦之后,鋼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傷”的工業。近來,歐盟向國際交易組織上訴我國對其高功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反推銷關稅,并提起WTO爭端處理機制下的商量懇求。
盡管中歐之間的無縫鋼管膠葛由來已久,但這次“交手”正值中歐光伏爭端膠著時期,案子走勢頗受業界重視,可能成為中歐交易沖突進一步晉級的...。
反戈一擊
中歐此次無縫鋼管交易沖突始于兩年前。2011年9月8日,根據國內相關鋼管企業提交的反推銷請求,商務部決議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高功能不銹鋼無縫鋼管進行反推銷立案查詢。
2012年5月8日,商務部開端判決,歐盟和日本對我國出口相關不銹鋼無縫鋼管存在推銷行為。當年11月8日,商務部終裁確定,從歐盟和日本進口的不銹鋼無縫鋼管確實存在推銷行為,我國國內相關工業遭到本質危害,并于次日開端征收9.2%~14.4%不等的反推銷稅,施行期限為5年。其間,西班牙公司的適用稅率為9.7%,德國公司和其他歐盟公司的適用稅率為11.1%。
隨后,日本首先就此案向WTO提起投訴請求,WTO爭端處理機制下的專家組也在本年5月24日正式樹立。
現在,歐盟也步日本后塵,正式提起申述。歐盟委員會以為,我國對無縫鋼管征收的反推銷關稅在程序和本質理由上與WTO規矩不符。依照WTO的爭端處理機制,假如中歐兩邊的商量沒有成果,歐盟可于60天后要求WTO樹立專家小組進行爭端判決。
歐盟決議上訴后,商務部公約法令司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發表談話標明,中方已收到歐盟提出的商量懇求,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處理機制規矩妥善處理。
合理自衛
從上一年底我國做出反推銷終裁算起,迄今時隔半年之久,歐盟俄然決議上訴,聯想到近期日益升溫的中歐光伏爭端,歐盟此舉頗有確定我國反推銷查詢乃光伏案反制辦法而回擊的嫌疑。但是,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國對歐不銹鋼無縫管反推銷并非交易報復,而是歸于合理的工業自衛。
近年來,我國從歐盟進口的不銹鋼無縫管大多歸于特種鋼管,比一般鋼功能更高,成本和價格也更高,多用于石油、天然氣管道,超臨界、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等,每年不銹鋼無縫管進口量大約到達4萬噸,均價在1萬美元左右。
但是,跟著國產高功能無縫鋼管產品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歐盟相關出口企業為保住既有的在華比例,一再采納大幅降價等手法,許多向我國商場推銷不銹鋼無縫鋼管產品,對國內相關工業開展造成了本質性危害。
“面臨我國國內相關產品的壓力,歐盟對華出口的不銹鋼無縫管產品價格現已從曩昔的30萬元/噸下降到10萬元/噸以下。”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杰英標明,目前久立特材現已完成了大多數高功能無縫管的國產化,但因為歐盟相關產品在國內商場的賤價出售,公司高端產品商場遇到較大沖擊,被逼進一步降賤價格。
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艷萍通知記者,除了久立特材,我國江浙區域的一些民營不銹鋼企業如武進、青山等也具有不銹鋼無縫管的生產才能,其月產量算計挨近1萬噸。
如此看來,我國對歐盟無縫鋼管征收反推銷稅并非交易報復行為,而是對國內鋼鐵工業的合理保護,是一種入情入理的自衛手法。更何況,在整個鋼鐵工業低迷的布景下,目前我國無縫鋼管職業也正遭受高產量、高庫存和低效益的折磨。據統計,4月份無縫鋼管企業虧損面已達40%,利潤率僅為0.05%,而商場價格現已迫臨金融危機時的水平,為近5年來的低點。
“國內無縫鋼管職業本就產能過剩,假如歐日的鋼管產品以較賤價格對我國實行推銷,關于鋼管工業來說無異于落井下石。”一位業界人士通知記者,國家對無縫鋼管的反推銷查詢,不只為了保護當時相對軟弱的國內鋼管工業,而且也表現了我國對待國際交易爭端態度的轉變,已從曩昔的被動挨打變為自動出擊。
兩手預備
近年來,我國與歐盟在鋼鐵范疇沖突不斷,但幾乎每次都是歐盟首先發問,且鋼管產品一再“中招”。
早在2010年,歐盟就對我國不銹鋼無縫鋼管產品展開過反推銷查詢,并終究決議征收48.3%~71.9%不等的反推銷關稅。本年2月份,歐盟又對我國外徑超越406.4毫米的無縫鋼管進行反推銷立案查詢。據我的鋼鐵網查詢,上一年我國累計向歐盟出口相關產品1.65萬噸,金額挨近2000萬美元。
有業界人士以為,歐盟連續祭出交易保護主義大旗,與其近期發布的鋼鐵業復興計劃不無關系。為重振低迷的鋼鐵工業,歐委會36年來初次提出了一項復興鋼鐵業的行動計劃。相關數據顯現,鋼鐵業為歐盟供給了36萬個工作崗位,年出售額到達1700億歐元,年產量1.77億噸,占國際總產量的11%。
但是,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因為轎車和房地產等下流需求大幅削減,歐盟鋼鐵職業陷入了泥潭。與2007年的高峰比較,歐洲鋼鐵需求現已下降了近三成,上一年歐盟鋼鐵產能過剩已達25%。
比較歐盟的連續挑釁,對歐不銹鋼無縫管反推銷卻是自2011年以來我國初次對國外鋼鐵產品開展反推銷查詢。業界專家指出,自動“出拳”,標明經過白熱化國際競爭的洗禮,我國自動保護國內工業的認識逐步提高,而且可以更加合理、熟練地運用國際交易規矩,以保護國內工業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作為國際交易大國,我國已不再像曩昔那樣一味“委曲求全”。
商務部國際交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以為,我國作為國際交易大國,徹底具有經過沖擊對方出口令其付出代價的才能,而且可以運用的反制手法也許多,但洽談商洽一直是我國對待交易爭端的一向態度。
當然,假如政府層面商量無法達成共同,國內不銹鋼無縫管工業還要早做計劃。鄭杰英主張,面臨歐盟的反戈一擊,國內相關企業需求表里兼修,對內練好內功,在低端產品嚴重過剩的布景下,加速高端產品研發,促進工業晉級,與其他兄弟企業“抱團”渡過難關;對外則要活躍開辟印度、中東、東南亞等頗具潛力的新式商場,完成出口多元化。